“不结婚,你必定会老无所依”,活到40岁,我才明白到底怎么回事 (转载)

  • 2021-08-24 20:44
  • by 刘管家
  • 2119
  • 0
  • 0

  

长辈催婚的时候,经常会说类似这样的话:“不结婚,你必定会老无所依!”

很多年轻人对这种话特别反感,纷纷表示抗议,摆事实讲道理说“未必”,有的甚至推翻这种观点,说结了婚才真的会老无所依。

其实,我们冷静地去看待这两种观念,会发现都不是绝对的。

说不结婚就会老无所依,是绝对的,因为确实有些人结了婚也不得善终,即便不是婚姻出了问题,当有一天另一半先自己而去的时候,也会无依无靠。

说结了婚才会老无所依,也是绝对的,因为有很多人常年独居,过得确实很不好。

反复争论是对是错,是没有意义的,这种事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个人”,每个人都要仔细想想:你想要什么?你为什么想结婚?为什么不想结婚?你认为最好的活法是什么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活法,你可以从众,也可以个性,有一点不变的是,别让自己后悔,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否则你现在决定独身,老了又后悔没结婚,最后注定会郁郁而终。

父母和长辈催婚,也未必全都是恶意,未必全都是从众,还存在这样一种情况:父母也走过弯路,他们验证了结婚更好,所以才会催婚。只不过,他们用词不当,以至于词不达意,子女理解不了,所以才会闹出矛盾

不管有没有这样的矛盾,作为个人,还是要从个体的角度去规划和定义自己的人生,如果你自己不对自己的人生下定义,你活着就没有心理支撑,就没有要坚守的东西,这样的人生,即便什么都不缺,也是一种随风飘摇的状态。

朋友琪琪的母亲也跟她说过:“不结婚,你必定会老无所依!”她反抗过,也妥协过,也有过认为“结了婚才会老无所依”的感慨,不过活到40岁时,她发现不是那么回事,自己之前的理解都是有失偏颇的。

只顾“摆拍”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大家对“摆拍”这个词应该都不陌生,因为生活中很多人都在摆拍,我们自己有时候也不知不觉加入到这个行列。

摆拍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人,是出于怎样的动机摆拍

或许你身边也有这样的人:他们嘴上说去吃饭,实际上是去摆拍,从头至尾只是在拍照,发朋友圈,吃饭反倒成了顺带脚的事,完全没心思去细嚼慢咽品尝饭菜。更有甚者,摆拍之后直接走人,从始至终没动过筷子。

还有的人买了衣服是为了摆拍,进店试衣服是为了摆拍,出去玩是为了摆拍,他们的动机只有一个,拍照之后发朋友圈,沉醉在别人的点赞和评论当中。

如果是重视饭菜的品质在先,顺带着拍照留个纪念,不在乎别人是否点赞,这样的摆拍就是有意义的。但如果完全无视饭菜的品质,只是为了迎合别人,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是没有意义的,晒多了反而会让人反感,从你的行为就可以看出你这个人有没有深度

不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没有深度和品质的人生也不值得一过,一个人活着如果不是先注重自身的品质和质量,只是向外寻求虚荣和满足,心灵上会一直处于干瘪的状态。

结合婚姻来讲,如果结婚只是为了迎合别人,只是为了“表演”,就会老无所依,因为你的内心是空虚的,年纪越大,内心感受到的寂寞越多,单靠外在的东西根本不可能消除你的寂寞

这并不是说不结婚就好了,不结婚的人如果活得没有深度和品质,同样会在精神上老无所依。

“有信仰”的人生,才是高质量的。

有个词叫“匠人精神”,讲的其实是一种“信仰”,不管他们是在扮演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的角色,还是专注于做小吃,都有一种“天长地久”的信仰。

正如蒋勋所说:“所谓天长地久,就是我经营一种食品,并不是一次量产到某个程度,之后发了财赚了钱就不做了;而是我相信我的产品是被别人记忆着的,有人会从很远的地方特地跑来品味一番。”

做人不也是如此吗?如果没有天长地久的信仰,如果不专注于打磨自己,靠着自己打磨出的品质和深度过一辈子,你随时都有可能感觉活着好没意思。人一旦觉得活着好没意思,不管你结了婚还是独身,都会出现一种“无所依”的状态

不要一看到信仰就想到宗教,应该把它当成一种既有长度又有深度的信念,顺便加一点生活美学在里面,就像蒋勋谈到“食之美”的时候所说:“美绝不是填鸭,而是一种比较精致的品尝。比如吃小笼包,如果你只是为了吃饱,可以狼吞虎咽吃好几笼;但如果是为了品质,可能吃一个就够了,咬一小口,先把汤汁吸掉,然后慢慢品尝。”

只要你不是为了摆拍,只要你不是装腔作势,生活中任何一件事都可以做得那么细致、精致,这跟你匆匆忙忙做完了事肯定不一样。类似的精致多了,生活的品质也就出现了,要求自己一直不丢掉生活的品质和深度,就是一种信仰,这样才能真正避免自己在精神上老无所依

注:本文来源: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