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蜜蜂的螫针是它唯一的攻击性武器,而且一旦攻击到对方,螫针会留在对方的体内,跟螫针一起留在蜜蜂体外的还有消化道。因此,蜜蜂一旦成功攻击了敌人,它也就命不久矣了。但是,在自然界中,大多数动物都有攻击性,而且它们的攻击性并不是建立在以生命为代价上的,因为动物之所以会攻击是为了捕杀猎物、躲避天敌,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都是为了生存。那么,蜜蜂这种“自杀式”的攻击方式有什么意义呢?它为什么会选择这种身体结构呢?我们简单的来聊一下这个问题。
蜜蜂是高度群居动物,对于大多数的群居动物来说,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通常只有一位雄性或者雌性的“首领”,剩下的都是“随从”,而且通常首领是族群中战斗力最强的存在。但是蜜蜂的族群却不同,它们的族群首领是雌性,这一点没有什么好诟病的,毕竟鬣狗群的首领也是雌性,但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蜜蜂的首领也就是蜂后,只负责躺着“生孩子”,除了婚飞时飞出蜂巢与雄峰繁殖外,其他事一改与它无关。
除了蜂后外,蜂群的第二“梯队”是雄峰。在蜂群中,雄性的体型仅次于蜂后,原本这些体型较大而且还是雄性的家伙,应该担起“看家护院”的工作。但是,雄峰并没有这样,它们存在的唯一作用就是与蜂后交配。而且由于雄峰压根就没有螫针和毒腺,所以即使它想去参与战斗,也无能为力。
雄峰与蜂后交配也是一场竞赛,在这场竞赛中,谁先追上蜂后,谁就能够留下属于自己的后代。其他的落败者,会被无情的赶出蜂巢,毕竟它们的存在已经没有意义了。说起与蜂后交配的雄蜂,它对自己也是挺狠的,因为它在交配时直接会将自己的生殖器留在蜂后身上,目的则是让自己的精细胞最大化利用。不过,代价也很大,就是死亡。
蜂群的第三“梯队”也是最后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工蜂了。工蜂是整个蜂群中数量最多,最为辛苦的蜜蜂,我们吃的蜂蜜就是工蜂们辛勤劳作的结果。一只工蜂从生下来,几乎在不停的采集花蜜。按理说如此繁重的体力活应该给雄性,但是,雄性只等着与蜂后婚飞,其他事情一概不管。所以,整个蜂群建设者就成为了工蜂,这也是为什么工蜂会将未成功与蜂后交配的雄峰赶出蜂巢,甚至是杀死的原因(光吃不做)。
工蜂除了是整个蜂群的“厨师”外,它们还肩负着保卫蜂巢的职责。一旦遇到天敌,它们会前赴后继,奋不顾身的与对手舍命搏斗。
工蜂的尾部有一根可以伸缩的螫针,平时,它们的螫针都隐藏在腹部内,一旦遇到危险,它们会立即“亮剑”。那么工蜂的螫针到底是什么器官呢?这就要从工蜂的形成说起了。
蜂群中,工蜂是一群雌蜂,在首领为雌性的前提下,蜂后显然不允许有能够代替自己的雌性在自己身边,所以,从这些雌性蜜蜂孵化开始,蜂后就开始分泌一种激素,这种激素能够抑制雌蜂卵巢的发育。当然激素的抑制并不是万能的,族群中还会出现一些可以正常发育的雌性,所以,蜂后用上了另一个方法-控制饮食。所有的蜜蜂出生的前几天都是以蜂王浆这种高营养的物质为食的,但是,工蜂只被允许吃5天左右,剩下的时间就只能吃普通的蜂蜜了,而蜂后是连续吃了16天的雌蜂。这时,在双重的压迫下,原本可以自由生育的雌性蜜蜂的生殖能力被剥夺,成为了任劳任怨的基层工作者。
此时,未发育完全的工蜂的生殖器特点就出来了-带有倒钩螫针,也就是说工蜂的螫针其实就是未发育完全的产卵器。
蜜蜂攻击为什么会把内脏都带出来?
虽然工蜂是雌性蜜蜂,但是由于卵巢和产卵器发育不完全,已经完全丧失了繁殖能力。同时它们又做着最辛苦的工作,经常外出再加上数量众多,它们就成为了许多天敌攻击的主要目标。而对于蜜蜂来说,它们本身并没有尖利的牙齿、庞大的体型作为逃生的依靠,所以,它们开始了对螫针的进化,与螫针(产卵器)相连的地方进化出了毒腺,为了让自己的攻击性最大化,它们将螫针的末端变成的钩状。
这样在攻击对手时,由于螫针钩状的末端,它们根本无法将螫针收回了,而螫针又与毒腺相连,毒腺需要物质来作为基础,所以毒腺又与消化道相连。因此,在蜜蜂攻击时,它们无法收回的螫针在它们拼命挣扎着要飞走时,留在了对方体内,同时被扯出来的,还有毒腺和部分的消化器官。最后,蜇完对手后,蜜蜂不出一天就死亡了。
看到这里,有些小伙伴会问:蜂后同样是雌性,它蜇人后,会不会被带出器官而死呢?答案是否定的。首先,蜂后很少能够用上自己的螫针(除了产卵),因为有数量众多的工蜂作为“炮灰”。其次,蜂后的螫针通常在蜂后争夺战中当做武器使用,但是由于蜂后的产卵器发育完全,所以它的螫针末端只是稍微弯曲,并不是像工蜂那样呈钩状。所以,即使蜂后攻击,它也是收发自如的。
在蜜蜂家族中,能够用螫针蜇人的是雌性蜜蜂,因为只有它们才有这样的产卵器。由于工蜂的生育能力已经被剥夺,所以它们的螫针成为了以“防御”和“攻击”为主要作用的“武器”,因此才有了钩状的末端。而正是因为这个结构特点,让它们攻击后无法收回螫针,进而带出体内的一些器官,最终导致死亡。这已经成为了它们产卵器的唯一作用,也就是说这就是它们螫针存在的意义。
Copyright © 2021.自由园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6000743号 滇公网安备 530103020011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