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做好事请挖沟百姓喝粥,孔子为何把锅砸了,还把粥全部倒掉? (转载)

  • 2021-04-26 11:18
  • by 刘管家
  • 2094
  • 0
  • 0
  • 孔子,子路

  

“女之餐之,为爱之也。夫礼,天子爱天下,诸侯爱境内,大夫爱官职,士爱其家,过其所爱曰侵。今鲁君有民而子擅爱之,是子侵也,不亦诬乎!”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第三十四》

如果说要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选出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那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孔子。黄帝伟大吗?伟大,他是华夏始祖;秦始皇伟大吗?伟大,他开启了封建帝国;但孔子的伟大却是在思想层面上的,哪怕国家如何更迭,风云如何变化,深深烙印在每个中国人骨髓中的儒家思想却始终存在。

“儒”是一种文化,包含内容非常广泛,并不是饱读诗书就是儒,也不是诚实守信就是儒,儒到底是什么?现代人很难用三言两语说得清,但是不知从何时开始,在大众连儒是什么都有弄清的时候,却掀起了一股“反儒”的风潮。

有人反对儒家思想,反对的只是其中的一些糟粕,比如说男尊女卑、三纲五常等;有的人却是趁机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非要觉得“国外的月亮比较圆”。

持后一种看法的人经常会把儒家思想的始祖孔子拉出来说到一番,认为孔子不过是虚有其表,假仁假义,不然怎么会阻止自己的弟子向穷人施粥?连百姓都不能爱护,这“仁”在哪?“义”又在哪?

孔子会不让弟子施粥?我相信看到这个的大多数读者,第一反应肯定是不相信。这事其实的确存在,《韩非子》中就清楚地记载了这一则故事,但这事背后真正的涵义却并非抨击孔子假仁假义,而是对他思想中关于“礼”的解释。

仲由,字子路,孔子门下跟随他最久的弟子,为“孔门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跟孔子其他弟子不同的是,子路算不得上是谦谦君子。

孔子曾评价其:“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也就是说子路虽然经受了儒家思想的熏陶,但本质还并未成为儒雅君子。他好勇斗狠,但也热心善良,他身上有一种不怕天不怕地的纯真,从某些时候来看他算得上是莽撞,但换个思路来看,其实也是一种直率。

但对于“克己复礼”的孔子来说,这种直率是不“守礼”的;对于礼乐尚未彻底崩坏的春秋时期来说,这种直率也是容易犯错的。

春秋末期,孔子跟子路所在的鲁国势力最大的并非鲁国公室,而是自鲁桓公之后分化出的三支贵族,其中一支名为季孙氏,季孙为鲁相之时,子路正好在邱邑担任长官。时值五月(相当于我们如今的七月左右,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季孙氏突然下令要求百姓们去挖沟渠。

在那个时候,国家的贵族要求百姓做事是不会给酬劳的,相反百姓没做好还会受到惩罚。子路心善,他看到百姓们在烈日下摇摇欲坠,做那么久的苦力却连口热乎的饭都吃不上,因此从自己的俸禄中拿出了部分,令人熬成粥施放给这些做苦力的百姓。

这本是件善事,但孔子听说后,却命令自己另外一个弟子子贡前来将粥全都倒掉,还把锅给砸了,这引起了子路的强烈不满。

子路倔脾气上来连孔子都敢顶撞,他直接质问孔子:“您这是在憎恨我的仁义吗?仁义是我从您那里学到的东西,您教授我的仁义就是让天下人都能跟我享受到同样的东西,那么我现在将自己的食物分给其他人吃,您为什么要阻止我?”

孔子面对子路的质问只感到失望:“我以为你真的懂了,但实际上你并不懂,你以为你这样的行为叫爱,却不知道过了界限。天子需要爱天下所有人,诸侯国需要爱护境内的百姓,大夫要关爱自己职责里的人,普通人需要爱自己的家人,你的爱越过了你的范围,那就叫冒犯,你冒犯了鲁君的统治权,擅自去爱,是胆大妄为!”

子路好心施粥,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错了吗?没有错;但孔子训诫他,不准他施粥,结合当时的背景来看错了吗?也没有错。在儒家思想中有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礼”,这里的礼不仅仅是礼貌或者礼节,而是一种对于阶层的尊重。

孔子的这一番话不仅仅是为了训斥子路,也是在教他,同时是想让他能够躲避季孙氏的责罚。但就在孔子训诫子路的时候,季孙氏所指派的使者已经到了,指责子路这是在争抢民心,越俎代庖。面对这种情况,孔子只能代子路道歉,并且离开了鲁国。

所以说用孔子倒掉子路的粥来抨击孔子的人,只能说这些人自己都没有读明白这则故事,更不懂历史,不知道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发展脉络,更不知道儒家思想是不断发展完善的思想。

诚然,孔子的一些思想言论放到如今来看或许会有些“迂腐”之感,但从整体来说,有关于孔子的那些言论,以及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继承发展的儒家思想是非常值得一读的,其中所含蕴的很多道理哪怕穿越了两千多年的时光都依旧能让我们获益匪浅。

注:本文来源: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评论